当前位置:力锐教育 > 备考资料 > 行测(EPI) > 言语理解 >
    热点内容
  • 银行/安徽农商行招聘EPI/行测言语理解...
  • 突破行测逻辑填空的第一道防线感情色彩
  • 行测技巧:“顺藤摸瓜”,排序从此不再怕
  • 行测主旨观点题如何寻找作者的“小心思”
  • 行测技巧:逻辑填空学会对选项“分类”
  • 抓好撬动行测“言语”的杠杆
  • 浅谈行测承接叙述题方法认知的局限性
  • 行测片段阅读题正确率较低缘由分析
  • 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小顿号、大学问
  • 行测片段阅读备考:“转折文段”易错分析
    • 银行/安徽农商行招聘EPI/行测言语理解精选题(372)

  • 发布时间:2020-12-22 12:00:32   已阅读:0
  • 力锐教育www.liruijiaoyu.com将银行/安徽农商行招聘EPI/行测言语理解精选题(372)发布如下:

    例题: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酷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相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答案】C。安徽农商行解析:文段围绕“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写作手法”展开论述。文段首句指出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同年逝世。第二句指出两人是伟大剧作家。第三句话指出二人写作手法不同。接下来“比如”提示后文举例论证,后文用《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两部作品的结局来论证二人写作手法不同这一话题。通过对文段行文的分析可知,该文段是提出问题-举例论证的总分文段,“比如”起到了提示前文重点的作用,重点应当是二人写作手法不同这一观点。符合这一话题的选项是C项。A项“伟大之处”并未具体展开阐述,排除。B选项是举例内容且只提到《牡丹亭》这一部作品,即不全面又非重点。D选项“中外古典戏曲”这一话题过于宽泛。综上,该题答案是C。

    2021银行/安徽农商行考试教材

    2021银行/安徽农商行考试培训课程

    安徽农商行考试交流群:529852728
    咨询QQ:1927004227

    力锐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

    ____

    收缩
    • QQ咨询

    • 力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