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锐教育 > 备考资料 > 行测(EPI) > 言语理解 >
    热点内容
  • 银行/安徽农商行招聘EPI/行测言语理解...
  • 突破行测逻辑填空的第一道防线感情色彩
  • 行测技巧:“顺藤摸瓜”,排序从此不再怕
  • 行测主旨观点题如何寻找作者的“小心思”
  • 行测技巧:逻辑填空学会对选项“分类”
  • 抓好撬动行测“言语”的杠杆
  • 浅谈行测承接叙述题方法认知的局限性
  • 行测片段阅读题正确率较低缘由分析
  • 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小顿号、大学问
  • 行测片段阅读备考:“转折文段”易错分析
    • 2022银行/安徽农商行招聘EPI/行测言语理解精选题(135)

  • 发布时间:2022-02-23 16:08:06   已阅读:0
  • 力锐教育www.liruijiaoyu.com将2022银行/安徽农商行招聘EPI/行测言语理解精选题(135)发布如下:

    常有论调说,“网络”的种子一旦播下,人们再也不能控制它的生长。但是,一直为之浇水施肥的,是每一个使用它的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有意义的信息和数据能够凭空在虚拟世界产生,也就是说,网络上所有的信息终究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人上传的。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网络的发展不受人的控制

    B.信息和数据不能在虚拟世界中凭空产生

    C.有意义的信息和数据都是由人上传的

    D.网络不能脱离人而独自发展


    安徽农商行解析D。

    看到文段中的转折词“但是”,同学们可能会马上得出结论:“这不就是一道普普通通的转折文段吗?转折之后是重点,文段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就应该是最后一句话:‘网络上所有的信息终究都是人上传的’,选C不就完了嘛!”

    事情真有那么简单吗?同学们要注意,作者在文段第一句话先是援引了一个“他人的观点”:人们无法控制网络的发展。在这之后,作者通过转折告诉我们“网络上所有的信息终究都是人上传的”这么个事实。我们不禁要思考,这个事实和转折前他人的观点有什么关系?二者之间的转折逻辑是什么呢?

    深入分析思考,我们会发现,作者通过第二句话的“一直”和第三句话的“终究”,在强调网络的发展一直都和人有关系,是因为人一直在上传信息,才带来了网络的不断发展。转折后给出“网络上所有的信息终究都是人上传的”这个事实,是为了论证转折前“人们无法控制网络的发展”这个论调并不正确。因此,文段真正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应该是“人们可以控制网络发展”。

    A选项的内容明显与文段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相反,排除;原文第二句话关于B选项信息的表述说“没有证据证明能”,而不是B选项的绝对化表述“不能”,同时B选项也不是文段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排除;C选项是同学最容易误选的,看起来好像和文段最后一句话很像,但是仔细看就会发现它缺少了“网络”一词,所以C选项本身的表述就不准确,同时也非文段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排除;D选项“网络不能脱离人而独自发展”,基本能表达“人们可以控制网络发展”的意思,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2022银行/安徽农商行考试培训课程

    安徽农商行考试交流群:529852728

    咨询扣扣:1927004227

    力锐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缩
    • QQ咨询

    • 力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