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力锐教育 > 备考资料 > 行测(EPI) > 思维策略 >
    热点内容
  • 行测常识题库:五四运动
  • 行测常识判断政治考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
  • 行测常识考点梳理及例题讲解:科技常识
  • 行测逻辑关系“三巨头”之联合关系
  • 行测猜答案有哪些“窍门”
  • 行测备考:“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做题速...
  • 行测如何提升做题速度
  • 常识判断考点知识精讲:科技常识
  • 银行考试之应届生暑期备考建议
  • 行测备考新思维:最不利原则
    • 银行/安徽农商题行招聘EPI/行测思维逻辑精选(102)

  • 发布时间:2020-06-05 12:00:07   已阅读:0
  • 力锐教育www.liruijiaoyu.com将银行/安徽农商题行招聘EPI/行测思维逻辑精选(102)发布如下:

    一、“二十四节气”核心考点总结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订于历法。

    “二十四节气”的完整提出,出自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淮南子》,这是第一次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方法。

    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并划分出二十四节气。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它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个节气,而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二、经典考点再现

    1.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 )

    A.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现象

    B.立春、春分反映季节变化

    C.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

    D.小满、芒种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

    安徽农商行解析:B。二十四节气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第二类是反映太阳高度变化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第三类是反映候特征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气温变化和热量状况,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第四类是反映物候现象: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惊蛰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清明反映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故本题答案选B。

    2020银行/安徽农商行考试教材

    2020银行/安徽农商行考试培训课程

    安徽农商行考试交流群:529852728
    咨询QQ:211557856

    力锐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

    收缩
    • QQ咨询

    • 力锐教育